五指山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指导数千教师和上万山区孩子开展专业阅读,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导读

作为一名教过初中、高中,曾指导大学生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的大学教师,郝晓东一直以来都肩负着一种使命感。作为“未来教师”的老师,郝晓东深知专业阅读的意义与价值,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他以赤忱之心与勤勉之行推广阅读,为师范生培养与农村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郝晓东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教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教师博览》杂志签约作者,忻州市教学能手,忻州市特等劳模。

9月1日,山西忻州,小雨。

晚7点,定襄县职教中心教师郭小琴与同事依旧如往常一般驱车30多公里到达忻州参加“常春藤读书会”。当晚,大家共读的是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

这个由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教师郝晓东发起的民间读书会,吸引了忻州市余名中小学教师。读书会以开放、自由、公益、深度为原则,每周举行一次,每次3个小时。即便是暑假期间,读书会也未间断。

郭小琴还有3年就退休了,她笑称自己加入读书会是“不想随随便便地老去”;“没有一天不热爱教育”的忻州师范学院教师柳晓红坦言,读书会让自己跳出舒适区,能够度过“3个小时纯粹的阅读生活”;而忻州二中教师王晓娟则一直在寻找与学生生命共鸣的最佳方式,她说,读得越艰难,内心越坚定。

里尔克在给青年的信中写道,“感谢你博大而亲爱的信赖,此外,我能做的很少。”郝晓东也有同感,看着教师们如此喜欢读书会,信赖自己,他感到“自己能做的很少,更多的是教师的自我塑造。”

这个假期,郝晓东几乎不曾闲下来,除了“常春藤读书会”的日常活动之外,应广大家长要求,他还组织了中小学生读书夏令营。对于这种忙碌的生活,郝晓东似乎已经习惯了,于他而言,“看着每日的时间白白流逝才是最痛苦的”。

郝晓东好像一直都是特别忙碌的。作为一名教过初中、高中,曾指导大学生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的大学教师,郝晓东带领余名大学生在海南省五指山市和山西省原平市的多所乡村学校实习支教,为大学生开展了近场专业阅读,通过组建教师读书会、网络授课等方式,指导余名在职中小学教师开展专业阅读,与实习支教大学生在农村学校组织、指导上万名山区孩子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

重新发现自己的使命

出生于乡村教师家庭,父亲是一名小学校长,大学考入忻州师范学院,日后成为一名教师,对郝晓东来说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他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热情并不高”。

作为忻州市唯一的高等师范院校,忻州师范学院把“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山老贫困地区服务”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并于年9月正式启动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年,郝晓东作为一名支教生走进熟悉的乡村。学生们一如自己当年那样充满对知识的渴求,临别时,师生含泪告别。郝晓东向学生承诺,毕业后一定会再回来。

郝晓东没有食言,毕业后的他真的成为一名乡村初中教师。而后,又在城区高中任教。

在高中教书的近10年生涯中,郝晓东一再遭遇课堂教学提升中的瓶颈。初为人师的几年,郝晓东基本上是把教参的解说搬到课堂上,进入高三,便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应试训练。教过两轮高三后,郝晓东对自己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不满意。

四处观摩了不少名师课堂,也通过教学杂志琢磨了一些教学设计,“但由于没有研读过几本经典书籍,导致专业知识不扎实、不丰富、不准确”。9年,在职业困倦期,郝晓东遇到了“新教育”。“宛如山中迷路者寻觅到外出的山路,宛如夜行者看到了灯火”,郝晓东每每谈及“新教育”带给自己的影响,常会引用斯蒂芬?茨威格的一句话:“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乔布斯说,“你须寻得所爱”。郝晓东说自己很幸运,这个问题在年近不惑之年时得到了解决。“教育是我所爱,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是我所求。”于是,他开始“穿越了不起的书”。仅《构筑理想课堂》一书,郝晓东就用了3年时间反复啃读、做批注,按照书上讲的去一点点尝试。

许多时候,郝晓东也会问自己,为什么要穿越这些经典书籍,意义何在?拿什么来说服自己把生命交付于教育,把心灵完全献给学生?是什么让自己可以一次次鼓起勇气重新开始?此时,帕克?帕尔默的话进入了郝晓东的视野,他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

不断调整与完善自己,既是郝晓东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除了阅读,郝晓东年正式成为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的研课讲师,主持语文课程研究。在3年研课过程中郝晓东发现,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摒弃了经验主义的专业性教师。课堂教学不仅应该实现知识的重现,还应该实现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复活。

将年轻的生命编织在青山蕉林

精神有了可安放的家园,现实的挑战却从未停下。年,郝晓东从高中学校被抽调到忻州师范学院工作,从此开始了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时光。受学院委派,郝晓东独自一人带着23名大学生走出太行山,千里迢迢远赴海南岛五指山市的黎村苗寨开展实习支教工作,一去就是两年。

那是一段清贫而又丰饶的时光,是一段纯粹而激情燃烧的岁月。

带领大学生实习支教,郝晓东是驾轻就熟,闭上眼睛都知道怎么做。但作为学院第一个走出山西远赴海南的实习支教队长,他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五指山人根本不知道忻州师范学院在哪里,更不用说了解,一切都得靠自己打拼;虽然熟悉山西农村情况,但五指山少数民族山区的教育状况与内地有很大区别;海南的气候、饮食、文化、语言与山西有很大差异;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一定要在当地创立忻州师范学院良好的品牌声誉。

当然从工作来说,想轻松也能轻松,只要保证支教大学生安全,随时和各级领导保持沟通即可;但如果想做出一番成绩,也有相当大的自由空间。郝晓东深知,平台有了,能做多大,完全取决于自己。

实习支教大学生分布在5个乡镇的中心学校任教,郝晓东也住在其中的一所番阳中心学校,与大学生同吃同住。屋内一桌、一椅、一床、一电脑,床上是草席、枕头、毛巾被,除此外就是一大堆书。身处异地,没有家庭琐事的缠绕,没有人情往来的牵系,生活简单得像屋外光溜溜的槟榔树。

那时,郝晓东的工作就是巡回在5所学校之间,听课、管理、指导。白天穿梭在五指山青山绿水椰风蕉林之间,晚上孤灯独坐沉浸在与古今中外哲人智者的对话之中,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读书、工作、生活完全融为一体。

虽然带领一个团队,但实习支教大学生分布在不同的学校,彼此很少往来,更不必说相互了解,而郝晓东也不可能终日与所有大学生生活、工作在一起,如何才能加强交流沟通,更有效及时地指导工作呢?受新教育“网师班会”的启发,郝晓东开始以写信的方式,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出来。同时,以此指导大学生在自己的教室内组织新教育“每月一事”主题活动,开展“晨诵、午读、暮写”课程,举行“月末庆典”仪式,等等。信件每周一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分布在各所学校的实习支教大学生。日积月累,郝晓东陆陆续续写了近10万字。

从《自由意味着什么》《请把你的光散发出来》,到《还是要回归课堂》《教学中的六个问题》,再到《仅仅懂得读书是不够的》《抵御心灵的麻木》……除了鼓励与表扬,郝晓东给予支教学生更多的是专业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爱。

这些信件,以实习支教带队指导工作为基础,围绕初登讲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新教育理念、方法为指导,从成长、阅读、管理、课堂等方面探讨了青年教师的生命成长、专业发展、阅读写作、团队精神、工作品质等话题。

在实习支教过程中,大学生们经常问郝晓东:“课堂秩序混乱,我如何才能管住学生?”郝晓东在给学生的第16封信中给出了解答,他说,“这个‘问话’就是问题的根源”。在郝晓东看来,把课堂定位在“管”,这种观点背后的思维假定是:课堂纪律不好,是学生的问题,老师是没有问题的。于是,教师执着于寻找策略,却会发现,越治理,新问题越多。课堂秩序,主要在“理”而不是“管”,课堂生动丰富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被吸引到知识的周围。课堂“失序”恰恰是学生思维自由的表现,最佳的课堂效果应该是活跃但不混乱,严肃但不僵化。

“我们往往认识不到思维自身就是问题之源,专业发展之所以难,就难在突破、完善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但是郝晓东知道,在实习支教的短时间内,给大学生提供一些建议、推荐一些书籍还远远不够,成长是一个艰难的穿越过程,每个人的专业发展路径都是独一无二的,所谓的学习,只不过彼此启发而已。

郝晓东时常自省。他常说,我们的课堂还非常粗糙,我们的经验还微不足道,我们对知识的把握还亟待提高。这种自省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支教大学生们。为期半年的实习支教生活将结束时,学生吴瑞楷坦言:“我的工作热情丝毫未减,却一天天地感到力不从心,越来越外行了。我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己的内心在常常受到教育——被教育对象(学生)教育。直到现在,我才初步体会到爱与教育的相互关系。”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在带领实习支教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郝晓东也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突破自己的认知结构,他开始通过组建教师读书会、网络授课等方式,指导在职中小学教师开展专业阅读……

从海南五指山回来不久,郝晓东的工作单位随之变动,从原来的高中正式调动到母校忻州师范学院。

不久,郝晓东又赴原平市继续带领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性质虽然不变,但与五指山支教相比,有许多显著不同。最主要的是人数增加,五指山支教时,仅有几十名学生,分布在六七所学校,而在原平,有近名大学生分布在多所乡村学校。

郝晓东开始在团队中试行后现代管理模式。强调对思想、观念与心灵的尊重,强调观念管理、自我管理、情感智慧管理、支持式管理、信仰管理,旨在让每一个人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地工作,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潜能。通过“底线+榜样”,构建团队文化;通过“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打造专业学习共同体。“我们不以‘生产效益’、成功率的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生命的真正成长,以及在工作中发掘人生的幸福为目标,其他声名、物质财富则是这种追求的副产品”。

每学期,郝晓东都要求实习支教大学生开展构建“书香班级”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图书,定期举办故事会、朗诵、演讲,每学期末评选“阅读之星”……8年来,郝晓东与多名实习支教大学生在农村学校积极倡导、组织中小学生开展阅读。

郝晓东特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